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,关注科技、手机、电脑、智能硬件、电脑知识!
当前位置:主页 > 建站 > 技术分享 >

冀西粤北探脱贫(人民眼·打赢脱贫攻坚战)

导读:

冀西粤北探脱贫(人民眼·打赢脱贫攻坚战)

冀西粤北探脱贫(人民眼·打赢脱贫攻坚战)

  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夏日美景。
  赵 威摄

冀西粤北探脱贫(人民眼·打赢脱贫攻坚战)

  骆驼湾村村民唐宗秀(右)和老伴挂灯笼过大年。
  史晟全摄

冀西粤北探脱贫(人民眼·打赢脱贫攻坚战)

  广东英德市连樟村村民与游客在村文化广场航拍新年合照。
  邱炜民摄

冀西粤北探脱贫(人民眼·打赢脱贫攻坚战)

  连樟村中心村远眺。
  练 璇摄

  贫有百样,困有千种。疆域辽阔的中国,区域情况千差万别,脱贫攻坚任务艰巨。

  这个时节,冀西依然寒风凛冽、天寒地冻,粤北却是绿意葱茏、气温回升。地处太行山区的骆驼湾,位于粤北山区的连樟村,在空间上相隔数千里,村容村貌各异,贫的原因、困的程度也不尽相同。

  6年多前,习近平总书记踏雪走进骆驼湾,盘腿坐在农家炕上访真贫;几个月前,总书记来到连樟村,和贫困户陆奕和交谈脱贫之计。

  重访这一南一北的普通山村,记者看到的不只是精准扶贫各有各的招、精准脱贫各有各的变,还有感恩奋进的共同心声,更有摆脱贫困奔小康的坚定信心。

  

  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——

  多措并举促增收

  本报记者  徐运平  张志锋

  阜平县城向西40公里,盘旋进入太行山深处。昔日乡间小道变成宽阔街道,冰封的小河在阳光下正盼解冻,一路欢歌“牵”着骆驼湾。

  “感恩共产党,感恩总书记!”“扶贫不是养懒汉,致富要靠自己干。”走在村里新修的望京路、民心街上,励志的话语让人心热。

  2012年12月29日,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,来到地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河北省阜平县,看望慰问贫困群众,考察扶贫开发工作。次日一早,总书记踏着皑皑白雪,走进龙泉关镇骆驼湾村。当时全村608人,428人为贫困人口。

  今年1月30日,记者再访骆驼湾,得知2017年村子已脱贫,眼下仅剩的3名扶贫对象也有了兜底保障。

  昔日穷村咋样了?

  整村脱贫住新居,好政策带来好福气

  低矮的土房里黑黢黢的,屋顶吊着塑料布,稍不小心就碰落一身灰……这是骆驼湾农家6年前的样子。如今,村里仅保留一处老院,用来教育下一代。

  相隔几十步,就是唐宗秀的新房子。这是一座新式太行山民居,小木格窗改成了保温美观的双层玻璃窗。老火盆“下岗”,新地暖登场,一摸地面热乎乎的。

  住上新房,了却唐宗秀多年愁事。老房子仅60多平方米,灶台、柜子和火炕挤在一个屋,几乎没有下脚地方。4个成了家的女儿,以前都不敢同一天来拜年,只能轮流来。

  2016年10月,新房扩大到90平方米。今年1月27日,小女儿带着孩子早早回娘家。老人一脸皱纹乐开花,“在北京的闺女也要回来,现在家里有地方住!”

  “老房子是石头和土垒的,有的地方踹一脚就塌个窟窿。遇到大雨天,闺女们就打电话,催俺们出去避避,怕房子塌了。”唐宗秀说,“要不是政府补贴,俺这辈子哪有本事盖新房?”

  当晚,老两口留记者住在新房,室外滴水成冰,屋里温暖如春。“过年的土豆粉、肉丝、豆腐都有了。”老人捂着嘴笑,“过去老想吃细米白面,现在天天吃,想吃肉是现成的,过几天还想换换口味吃玉米面。”

  算算家里去年收入:土地流转金、养老金、打工种菜,共有2万多元。再看全村:2011年人均纯收入900多元;2017年增至4960元,整村脱贫;2018年达到6000元。

  早起爬山往下一看,全村清一色新房,共277户。近年来,阜平规划易地扶贫搬迁,安置贫困人口31850人,全县一半农村人口将住上新房。党的十九大以来,河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先后3次到阜平调研脱贫攻坚。“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4年初的10.81万人降到目前的1.28万人,贫困发生率从54.4%降到6.93%,有望如期脱贫。”阜平县委书记刘靖说。

  山村活力哪里来?

  年轻人返乡创业,村两委强筋壮骨

  “过去带着一家老小在外打工,挣多少花多少。后来回村里开办农家院,挣多少落多少!”骆驼湾村“80后”返乡青年李爱民,去年当选为村委会副主任。

  李爱民过去在北京一搬家公司打工,当时的女友、现在的媳妇第一次来骆驼湾就吃了苦头。早起出发,一路三次转车,到村时天已擦黑。女友穿着高跟鞋,踩着坑坑洼洼的碎石路,一步一颠进了家。

  准岳母来村里“考察”,默默离开。几天后亲戚打来电话说妈妈病了,要女友赶紧回家。李爱民清楚:骆驼湾太穷了,人家怕女儿在山里受苦。女儿明白妈妈得的是“心病”,坚持留住这份感情,两人结婚后继续回北京打拼。2011年李爱民买了货车,当上小老板,日子有了起色。

  如今,山清水秀的小山村吸引众多游客前来。村里外出的年轻人纷纷回来打探,想借东风返乡创业。

  李爱民卖掉货车,回到村里。2013年5月,他在返乡青年中第一批开起了农家院。生意越来越火,他贷款加盖两栋房。“过去媳妇就喜欢大城市,现在不想出去了。丈母娘每年也来住上一阵。”

  2018年5月,骆驼湾村村委会换届,有想法、干劲足的李爱民当选为副主任。“村干部拧成一股绳,带领大伙,特别是回村的年轻人,撸起袖子加油干!”

  昔日沉寂的山沟热闹起来,年轻人开着汽车回来了,有的开办农家院,有的种起香菇。几十个小伙比着干,其中5人进入村两委班子。去年换届,3名60多岁的村干部“退休”,新进的都在38岁上下。

  “村两委补充新鲜血液,规划发展产业,希望就在年轻人身上。”龙泉关镇党委书记刘俊亮说。

  持续增收靠什么?

  精准发力育产业,群众致富有信心

  骆驼湾村分红了!

  这成了春节前当地最新的“头条”。脱贫才一年的小山村,哪来的红利?

  2018年3月,帮扶骆驼湾的驻村工作队新队员进驻。来自河北省能源局的黄文忠,边走访边琢磨:骆驼湾脱贫了,群众怎样持续增收?年轻人返乡干什么?怎么留住乡村振兴生力军?

  有产业,有收入,才能致富奔小康。工作队在和村干部反复合计后,决定利用社会捐助的50万元,成立村集体企业——骆驼湾实业发展公司,为村里养一只“会下蛋的母鸡”。

  头三脚怎么踢?

  当地有养黑猪的传统,一些农户分散养殖,经不起市场波动,忙活一年挣不到几个钱,公司决定发展规模养殖。

  农户散养不赚钱,公司有什么金刚钻?黄文忠道:“我们先找买家,根据市场需要来养。”

  “骆驼湾黑猪,每天早晨爬山遛弯,吃中草药,喝山泉水……”黄文忠把广告发到微信朋友圈,很快引起围观,不少人下单预订。

  有了“下家”,实业公司购进50多头半大的猪仔,在山沟放养,去年底陆续出栏。屠宰后猪肉包装成礼盒,价钱是农户散养的两倍,很快卖空。

  年底盘点,公司盈利10多万元。为提振大伙信心,今年1月22日,公司拿出部分盈利为村民分红。原本通知下午2点发钱,村民上午就聚到村委会,像赶集一样。

  一子落,满盘活。太行风光、特色民居、红色文化吸引外界,多部电影在此取景。下一步,公司打算统一经营特色民居,激活村民的“冷资产”,发展民宿旅游等“热产业”。

  “找准产业,把村子带活,把人心焐热,骆驼湾的明天就像芝麻开花。”包村帮扶干部曹建平信心满满。

  

  广东英德市连樟村——

  产业带动奔小康

  本报记者  刘  磊  刘泰山

  “买一包呗,20元1斤,很好吃的!”村民谢万娣守着档口,拎起一袋菜干,大大方方地吆喝着。

  虽是寒冬,连樟村热闹依旧。一条水泥路蜿蜒进村,两旁十来个蓝布棚摊档,摆满蜂蜜、菜干、竹笋等土特产。谢万娣一天收入少则几十元,多则上百元,节假日能卖两三百元。

  火龙果种植户陆国迎在自家楼顶竖起“国迎农庄”招牌,扩建了农家乐,游客络绎不绝。“到我家采摘和用餐的,每天上百人,收入多的时候一天能有两三千元。”

  连樟村辖17个村民小组,有2200多人,山多地少,人均不足半亩水田,是广东清远英德市连江口镇唯一的省定贫困村。